轉載自:協康助幼展潛能 http://childrehab.heephong.org/ (強力推薦~超棒的特教網站)


() 視覺感知是什麼?


視覺感知的正常發展,不僅指雙眼視力正常,沒有近視、遠視或其他弱視的問題,它還包括視覺刺激的詮釋,這過程發生在腦部,憑著舊有的經驗和認知,腦部會辨別視覺刺激所帶來的訊息。例如肉眼只是見到四條四邊相等而垂直杷連的線,但在腦部認知辨別下,便為一個四方形。


() 視覺感知發展遲緩的成因:


在幼稚園、一年級或更高年級,都有可能發現視覺感知方面發展遲緩的兒童,這些兒童的問題成因,大多未能確定,一般來說,可能由於神經系統的功能缺損,亦可能由於嚴重的情緒困擾,或因家庭經濟困窘而早期缺乏適當的刺激所致。


() 視覺感知發展遲緩兒童所遭受的困擾:


視覺及知覺對兒童在學習讀、寫、算、以及其他學業發展上很重要,所以,視知覺的缺陷會引致學習困難。一個視知覺發展遲緩的小朋友,他在辨認物體,及物體與空間的關係會感到很困難,對他來說,周圍的環境會歪曲,所見的事物看似不穩定、不可預期,所以有些視知覺困擾兒童連最基本的抄寫黑板上的生字的工作,都會感到特別困難。


他不能將寫在直立的黑板上的生字,轉移抄寫在平放在桌上的作業簿上;或者抄字時會出現左右倒轉的情況等,甚至他的行為表現草率,專注力弱,在運動和遊戲方面也顯得笨拙。


同時,他在情緒上可能受很大的困擾,舉例來說,一個視知覺有缺陷的兒童,他在幼稚園階段時,仍不懂剪貼或著色。當他升讀小一時,他又不會閱讀或寫作,他的成績一直都不及上人,他會感受到很大的失敗感和挫折感,內心產生有很多的恐懼和焦慮。這種情緒困擾可能會再因父母與教師的失望反應而更嚴重。


() 視覺感知訓練


視覺感知是可以透過訓練提昇的,適當的活動、遊戲和紙筆練習可以刺激和增強兒童的視覺接收、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使他在需要運用視感認知活動上,能夠作出適當的反應。


 


視覺感知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訓練:


 


(1)    身體的影像、概念與協調的訓練


 


這方面包括增強兒童對自己身體的影像、身體的概念以及身體的協調訓練,以促進兒童的手眼協調、空間位置知覺和空間關係知覺的能力。以上各種感知能力是互相配合的,例如一個擲球活動,是需要兒童對自己的身體影像及概念有認知,才能準確地運用手眼協調能力來完成這個活動。


 


(2)    視覺動作協調的訓練


 


當一個人要去拿取所看見的物件,他的手部動作均由視覺所帶領,所以進行手眼協調的活動,如剪、貼、色、描畫、泥膠塑造、穿珠和堆積木等,都可訓練視覺與動作的協調,增強其視知覺的能力。


 


(3)    形象與背景的辨別


 


視覺感知有問題的小朋友,不能從一大堆輸入的刺激中選擇某事物成為注意的焦點,如一個小女孩在公園拍球,她能專注於球的來去位置轉移,而不是專注於公園中的花圃,天空中的雲、或其他走過的人,球以外的事物在拍球這一剎那成為背景。若視覺感知在這方面出現問題,便不能辨別這兩者的關係,而需先多作不同的區別和分類活動及在複雜的背景中找出目的物等訓練活動。


 


(4)    空間位置的訓練


 


空間位置是指物體與自己在空間位置的關係,物體在自己的前、後、上、下或左、右等感覺。若視知覺在這方面有缺陷,很可能將「d」、「p」作「q」、「6」作「9」、「24」作「42」等。其實空間位置的視知覺訓練,包括相同位置的基本練習、不同方向的認識、動作的相同和相異的認識、位置的相同和相異的認識等訓練。


 


(五)   小結


 


當發現兒童的視覺感知出現問題時,千萬不要勉強他們在讀書寫字方面不斷練習作為單方面補救家長需多花時間讓孩子有多些機會在公園裏玩攀爬,穿洞等的活動,及用適當的感知訓練遊戲,以刺激其視覺感知的發展。因幼兒能正確的接收呈現在平面紙張上的符號與圖形的視覺訊息之前,必須先學習辨認立體以及了解各立體物間的關係。


 


這些訓練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兒童所接觸的生活環節而刻意鼓勵他們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方易收到更佳的效果。至於所提供的訓練材料的數量與難易層次,則需依個別兒童的經驗與能力而作出決定。家長如有疑問請向學校或中心的職業治療師諮詢。


 


視覺感知訓練活動


 


1.          身體的影像,概念與協調的訓練活動


a.       對鏡活動


鼓勵兒童照鏡以認識自己,讓兒童感到自己的影像是可接納和愉快的,又可唱有關身體各部份的兒歌,邊唱邊指出身體各部份,以加強兒童對自己身體的認識。


b.      遊戲活動


玩「老師說」等「凍結」遊戲,可發展身體的控制能力和身體的知覺。老師可作踢、跳或拍手等動作,兒童跟隨,老師搖鈴就凍結動作。


 


其餘如運動練習、需要大肌肉協調、或二人一組互作不同位置、或合作性運動練習姿勢、或穿越障礙物等的活動,都可訓練兒童對自己身體各部份與空間位置等的關係。


 


2.          視覺動作協調訓練活動


a.           黏貼活動


可以是自由黏貼或以圖形放置不同位置作黏貼。


b.          生活自理的活動


這包括解開或扣上鈕扣,解開或繫上鞋帶、拉開或拉上拉鍊、排桌椅、杯碟等。


 


3.          形象與背景的辨別活動


a.           區別活動


讓兒童在室內或公園,指出圓的東西、紅色的東西、木製的東西,由小朋友已認識的東西、圓形或顏色做起,也可作假想或遊戲,讓兒童扮警察協助媽媽尋找失物。另外,可在一盒鈕扣中找出圓鈕扣、或紅色鈕扣等的活動。


b.          分類活動


可依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質料及特質分類。


c.           日常生活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兒童作辨別形象與背影的練習,如外出時問兒童:「你看見那座白色的屋子嗎?」;「你看見那塊有顏色的石頭嗎?」;「你看見草地上那隻鳥嗎?」;在閱讀故事圖片時,請兒童觀察圖上的每件事物等。


4.          空間位置的訓練活動


a.           自己身體位置與物體關係的活動


小朋友可進行爬上椅子、跳過積木、趴在桌上、繞桌行走、跨進盒內,走出圓圈等活動。


b.          空間方面活動


可用左右手的圖片(如圖示)拿出一隻手的圖片,說是兒童的手,要兒童用他的手作配對,要他告訴你這是那一只手,然後說出左右,也可以手背,手心的影像作此遊戲;也可用腳的圖片,又運動時可作不同位置轉移,如向前走、向後退、向左轉或右轉、左側行或右側行、也可以手、腳和頭作不同位置方向轉移等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