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蘭大弼醫師的故事~英國籍 出生於彰化 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


他為台灣人的奉獻 讓我們看到耶穌的愛與恩慈


 


http://www.ccmm.org.tw/index_magazine.asp 作者: 林雅庭 


 


要怎麼用文字,紀念一位自認為「實在不值得被寫」的人物?他一生謙卑的行醫,兩代無私的奉獻,即使紙張能重現過往賺人熱淚的事蹟,墨水又如何再次流露,他那發自內心對人的關懷?




蘭家父子婆媳四人,在台共為國人奉獻了近七十年的光陰,這是上帝給台灣的恩典。而如今,四傑的最後一人──蘭大弼醫師(Dr. David Landsborough IV),也被接回天家,享年九十六歲。除了報章媒體爭相報導,凡親見、或聽聞蘭醫師為人風範者,無不悼念這位醫療前輩的逝去,他的謙沖、關愛、寬宏與念舊,他對台灣醫療發展的貢獻、對後進醫務人員的諄諄教誨,全都值得我們代代紀念,代代相傳。




「我是台灣囝仔」




1896年,蘭大衛醫師與連玉瑪女士首次抵台,時為台灣割日之初,民封閉塞、環境艱辛,老蘭醫師夫婦腳踏台南,往北走了四天才到彰化,設立診所,展開醫療傳道的任務。十八年後,1914年小蘭醫師出生於台灣彰化,承襲父名David,中文為求區別,譯作蘭大弼。




自幼在彰化長大,蘭大弼醫師的童年就和台灣小孩玩在一起,也一起赤腳,一樣愛看歌仔戲、布袋戲,他以台語為自己的母語,也常用台語自我介紹說:「我是台灣囝仔」。功課方面,則由母親在家自行教導,所以他受到多種文化薰陶,從小培養了廣闊的世界觀。




蘭醫師的BMW




雖然老蘭醫師未曾要蘭大弼成為醫療宣教士,但從小看著父親巡視病房、動手術、為患者解除病痛,又為貧窮者免費看病,他從父親身上學到仁慈耐心的作為,耳濡目染下,蘭大弼決心成為醫療宣教士,也是因為作為一個基督徒,他想為上帝服務。




在倫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蘭大弼並沒有直接來到台灣,而是接受教會差派,於二次大戰與戰後年間(1940~1951),到中國泉州惠世醫院服務,與妻子高仁愛醫師同心服事中國人民,直至大陸淪陷,於1952年回到台灣彰化,承接這間由父親建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將畢生最精華的二十八年歲月奉獻給彰化地區的民眾。




 




 蘭大弼與高仁愛醫師夫婦結婚照(1947)




 




和他的父親一樣,蘭大弼醫師時常騎著自行車到外看診,這輛蘭醫師的BMWBicycle for Men and Women)彷彿也成為他的註冊商標。蘭醫師夫婦生活簡樸,在救助貧困傷病者上卻不遺餘力,常常不顧自身疲憊,專程探視病人,更在急需時捲起袖子捐血給病患,並交代絕不能透露,唯恐病家承受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蘭大弼醫師和他的腳踏車




 




在台任院長期間,歷經了八七水災、台灣經濟起飛和美麗島事件等等,蘭醫師憑著對人的愛,與對上帝的信心,擴充床位及部門、積極推動山地與沿海落後地區公共衛生、照顧中部痲瘋患者,陪台灣人走過一段艱辛的歷史,卻甘之如飴。「回憶起民國四十一年,從大陸轉進台灣,再次回到父親工作的地方,不分國籍與醫護人員互相打拚。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能夠出生在台灣,是很福氣的,在台灣和台灣囝仔作伙打球,和醫生、護士逗陣打拚,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從頭到腳看病法




蘭大弼醫師對臺灣醫療、人文精神,以及目前醫療的迷失,有非常精闢的看法。他教導本地醫師,看病最重要的是「從頭到腳」,不僅檢查從頭到腳,更要從頭到尾了解病患身處的環境、聆聽病人的敘述。他強調「病人也是人」,跳脫了現代醫學與醫師容易只注意科學,卻忘了尊重病人的弱點,他說「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生,以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重要。」




醫護人員不只要表示同情,而要真的將心比心、關心和憐憫,那是比任何醫療儀器更高級的設備。「我認為另一種思考方式是,你愛你的病人就如同他是你的家人一樣。」他製定耶穌為門徒洗腳的院徽,期勉全體員工以「視病如親」的精神來服務人群。又強調「快樂來自於服務」,在院長任內極力推動護理人員的訓練,強調護理就是醫護人員用自己的雙手去做事,而不只是告訴病人的家屬該做什麼。




對於年輕一輩的醫學生,蘭醫師並不勵言斥責為了賺錢而入行的普遍想法,他認為賺錢並非都是不好的態度,也許賺了錢,就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家人。但他也說:賺錢只是一個手段,並不是目標,如果有一天做事只為了賺錢,那就不對了,反而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失去理想。




腳踏英倫心繫台




民國六十八年退休後,因為英國有老人年金,便婉拒彰基的退休金,兩袖清風回英國定居,而他的BMW就成了彰基館藏。有一次他回來看,同仁對他的紀念,並沒有讓他沾沾自喜,反而見腳踏車還堪用,就說「為什麼不給需要它的人?」這位謙謙君子,總不習慣別人對他歌功頌德,對於過去父子婆媳四人在台灣的奉獻,也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




後來蘭醫師偶爾回台接受頒獎或訪友,或回到童年一度定居的大屯山走走看看,放任思緒重播孩提時代的幕幕景景。他惦記著台灣的人民、關懷著台灣的土地,眷戀著台灣的生物,在英國蘭宅門口,還掛著門牌「蘭寓FORMOSA」,家中擺飾著台灣一般家庭的字畫,還能分辨寶島許多常見與罕見的鳥類,台灣許多的人、事、物,他比我們每個人更熟、更瞭解,甚至更關心。




蘭醫師在辭世前,寫下「台灣」兩字,彌留之際,還以台語說出「要照顧窮人」,成為最後的遺言。這位醫生,流著英國的血液,帶著英國的面孔,卻把心留在台灣,把根扎在彰化。他的生活簡樸,但心靈充足,他以行動真實活出基督的樣式。雖然我們不能再見他高瘦微駝的身影,也不能再和他以流利的台語對談,但他以基督之心待人的謙愛、以基督之愛奉獻台灣的無私,卻要靠我們每個人傳遞下去。




若您早已熟識這位謙卑的服事者,但願此文能勾起您腦海中,蘭醫師過往的神情;倘若您與我一樣,從這篇文章,才開始認識這位慷慨的給予者,但願這些故事能帶來感動,並化作行動,開始幫助你我身旁至微至小的普通人。最後,我但願這篇文章寫得不會太過吹捧,使蘭醫師在天上,也不至於窘紅了臉而要我停筆了。




 




An attitude of intellectual pride is a common weakness in doctors... Rather, we doctors should treat our patients in the spirit of humility. ──Dr. David Landsborough IV(智高於人的驕傲態度,是醫生的共同弱點…反之,我們應當以謙卑的精神對待病人。---蘭大弼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