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殊孩子的母親,同時,目前我也在小一當實習教師。對於特殊孩子在國小普通班的融合教育,因我有幸親臨教學的第一現場,我有很多的感慨!尤其是目前我實習的班級裡,有一個跟我女兒蓉蓉一樣,是個因「嬰兒搖晃症候群」造成腦傷的孩子,我每日觀察此孩子在普通班的「融合」情況,我更有滿腹的感慨...。

 

班上這個特殊孩子,目前是中度智障外加肢障,班級裡的級任教師很認真的想帶好他,但是礙於主客觀的許多因素(例如老師對這樣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其實非常不瞭解,老師事實上也沒什麼時間去瞭解,因為一班三十多個稚嫩的孩子,每天的上班時間對級任教師而言根本就像在「打仗」,老師要趕教學進度;要盯學生作業;要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要配合學校的作業;要應付家長的期待...等等), 對於必須多花心思照料或指導學習或適應團體生活方面有障礙的特殊孩子, 事實上是非常有困難的!我們班上的這位特殊孩子連飲水、如廁都需要人陪同或幫忙,我想如果特殊孩子又有特殊病症例如癲癇,老師可能還要擔心並處理孩子在學校發作的問題,還要同時顧及其他三十個孩子,說實在的,老師的負擔真的不小,這一點是我到國小實習後才發覺到的,我想一般「置身事(教室)外」的家長根本無從體會。當然可能有人非常幸運可以遇到非常願意付出又超有愛心、耐心的老師,但那樣的教師,在目前台灣教育的大環境裡,畢竟是少數,更何況外人很難相信台灣的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其實非常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的教師,因為孩子的突發狀況真的很多(6-7歲的一年級孩子畢竟還只是小小孩)。

 

對於中、重度的特殊孩子,若待在普通班,雖說有接受資源班的特教服務,但家長是否瞭解那樣的服務對程度嚴重的孩子的幫助事實上是非常有限的。就我所待的學校而言,特殊孩子的人數相當的多,資源班的學生幾乎可算人滿為患,特教老師的工作量相當大,某些程度不佳加上嚴重缺乏專注力的中重度孩子,在認知的學習上需要的其實是一對一的指導,可是礙於資源班人數與課堂的安排,我們班上的特殊孩子大部分在資源班的課還是三對一,當然學習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具我在資源班的實地觀察,他的學習成效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吧)。

 

對於想把特殊孩子放普通班的家長,我想家長自己的應該慎重的評估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否具備足夠的基本條件(家長可徵詢專家的意見例如醫師、治療師、特教老師) 。否則孩子在普通班會很辛苦,父母和級任老師的壓力也會很大。我想父母的心態要「清楚」 認清:自己把特殊孩子放在普通班的心態是什麼? 另外,對於已經在普通班的特殊孩子,家長需要清楚瞭解:特殊孩子在普通班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做些什麼事?孩子能否主動的參與大部分的學習活動?或者,孩子總是只能被動的等待協助?或者,甚至,孩子永遠不清楚同學在做些什麼?如果是這樣,家長真的該慎重思考:特殊孩子被放在普通班的意義在哪裡?(註:就我們班上的特殊孩子的例子,家長無視於孩子的能力程度,功課方面要求教師給予他孩子跟同學一樣的內容與份量,結果我們發現,他的功課其實都是其母親或兄長代筆完成。我們不盡懷疑: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各方面成長,其意義在哪裡?)

 

台灣的特殊教育真的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我想就理想層面而言,特殊孩子或許不應該只能在普通班或特教班之間游移,應該還有其他的選項才對...。但礙於目前教育環境的現實,與其父母期待學校教師能「配合家長的期望」而給予孩子什麼「特別的協助」,不如父母自己認真地加把勁,在學前階段盡可能的奠定孩子的基本能力, 並且,多花時間與教師溝通,與教師合作配合,而不是只把孩子丟給老師,把教導孩子的職責丟給老師。我想我們現在只能祈禱:特殊孩子在目前政府倡導的「回歸主流~融合教育」當中,如果能得到教師、同學與家長最基本的尊重與接納。(我碰過某些家長對班上有特殊孩子竟向校方抗議呢!)同時,級任教師在遇到特殊孩子的問題時,願意花一些時間與心思,與家長或特教老師做一些溝通,並且為特殊孩子做一些些調整。我想如果能這樣,就令人滿足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