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薛卉君 老師


本文轉載自:愛盲基金會視障服務網http://www.blindness.org.tw/tp/20071123.doc?PHPSESSID=937a025fef2e1fafdba3d4030e6af0dc


引言


人類的視覺功能,在胎兒時期只發展到某個程度,所以每一個嬰兒出生時,辨色力及視力均不佳。一般嬰兒在照顧者的逗弄以及其他視覺刺激物的出現之後,因為對環境的探索及興趣,而發展出更精準、功能更好的視覺系統。至於發展遲緩嬰幼兒的狀況則複雜多了,包括:在胎兒時期就未發展到足月出生時應具備的功能、出生後對外界視覺刺激物的接收/傳導/解釋有障礙、種種因素引起眼球動作不靈巧….等等。即使一般嬰幼兒都需要充足的刺激,才能發展出良好的視覺與視知覺功能,更何況發展遲緩嬰幼兒呢!!就像肢體動作或語言認知,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可能要有特殊的訓練方式,才能漸漸發展起來。以下談到常在嬰幼兒視覺功能發展方面遇到的問題,以及針對該問題要如何著手訓練。


 


 


小朋友都不用眼睛看東西或人


有三類小朋友常會出現此視覺行為:自閉症小朋友、皮質盲小朋友以及在一般環境下看不清楚,以至於不用眼睛的小朋友。如果是自閉症小朋友,通常是不看人,但對物品(尤其會轉動的物品)卻有很好的視覺覺察力;也常伴隨『把手抬起晃動、而眼睛注視手』這一類較特殊的行為。對於這類型小朋友,為了誘發小朋友把視覺注意力也放在人臉上,可把小朋友喜愛的玩具刻意拿取到大人臉前(可因應小朋友的身高和玩耍時的姿勢,大人或蹲或趴或躺),讓物品和大人的臉有一些互動(如:車子爬到老師的鼻子),而引起小朋友注意到人臉,也從中進行一些眼神互動。自閉症幼兒的視覺接收結構通常問題不大,但大腦選擇注意物品、忽略人臉,可以算是視知覺功能障礙。目前有各式各樣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訓練方式,推薦療育老師及家長可學習『結構式教學』以建立日常流程概念與自我管理能力;至於眼神接觸及溝通互動方面,則建議學習一套名為『地板時間』的訓練方法。


 


皮質盲的小朋友則是對物品或人或一般環境,在『解釋』方面出現困難。舉例來說:一個聽不懂德文的一般人,當環境中只有德文時,雖然聽力正常,仍因為無法理解德文而做不出任何反應。皮質盲的小朋友視覺結構正常,但『看不懂』刺激物,所以沒有注視或其它視覺行為。訓練方面:佐以其他感官系統,來協助視覺『解釋』所見物為何,並重覆多次直到只依視覺就能解釋他。再以剛剛『聽不懂德文』為例子。如果講德文的人,每次說到某個音就會拿出蘋果,幾次之後,我們聽到這個音,就知道指的是蘋果。於是,就學會了第一個德文單字,以後光用聽的就知道了。皮質盲的小朋友如果很喜歡吃餅乾,那訓練者就拿一個鮮紅色的、面積至少A4大小的袋子置放於小朋友眼前。每次小朋友眼睛瞥過這個袋子,就製造出搓袋子的聲音並馬上給小朋友嘗到/聞到餅乾。重覆練習之後,小朋友可把看到的袋子和餅乾(或好吃的味道)連結起來,以致於可察覺及注視這個帶來美味的袋子,視覺才成為小朋友和環境互動的管道之一。


 


另有一些小朋友,可視能力因結構缺失或其他問題而無法在一般環境下使用。一般環境中,這類小朋友看起來都是一片模糊,若訓練者將環境燈光亮度減低,主體物亮度強化(如:提供會發出亮光的玩具),這時,有明確可視物出現,小朋友才有『看』的機會。若小朋友可視度較佳,可維持一般室光,但刻意將環境中要小朋友探索的物品或空間,處理成面積合宜的鮮亮物體(一般而言,亮紅、亮橘、亮黃是大多數幼兒較容易察覺的顏色。而面積大小需請專業治療師或進行療育的老師評估),讓小朋友在空間中使用視覺,如此環境控制下做為訓練起始點,視覺發展的可能性才由此展開。


 


還有一些小朋友,他不用眼睛看物品或人,是因為他必須先尋求穩定他自己神經系統的其他感覺刺激。舉例來說:有的多障幼兒,還不會坐或翻身,在沒有大人協助之下,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輔坐椅上。這類小朋友,若常利用搖頭以獲得前庭刺激輸入,他就比較難使用眼睛。像這種因素造成的視覺發展障礙,一定要先做感覺統合活動,先使神經系統安穩下來,小朋友才會學習使用其他感官系統和環境互動,包括視覺系統。


 


不可否認的,有的小朋友視覺系統所受到的損傷是非常嚴重的。在評估視覺功能之後,也許發現小朋友連照光後的瞳孔反應都有異常(通常是縮放速度太慢或縮放幅度太小)。對於極重度視障的小朋友,也許訓練人員不把目前的目標放在增加視覺在環境中的使用,而是先促進視神經修復或誘發出替代腦區的運作,以及維持視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的穩定性。甚麼是『促進視神經修復或誘發出替代腦區的運作』呢?我們的大腦其實有些備用細胞,也許一生都沒機會動用他們,但如果因疾病或外傷而損害了原來運作的細胞,經過專業人員設計符合病患需求的活動刺激下,受損的細胞可能會修復,或者備用細胞會被提取出來使用,而又把功能有所回復(幼兒本來還尚未具備的能力,則是在刺激下發展出來)。那甚麼是『維持視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呢?我們任何人的神經系統都需要均衡的各式感覺刺激輸入(觸、味、嗅、聽、視、前庭覺與本體覺),才能使中樞神經系統可以運作良好,而開始和外界環境互動。不能充足獲得視覺刺激的小朋友,可能會有作息混亂的問題或用手指挖壓眼球,都不利於小朋友和環境互動及所有領域的發展,甚至影響照顧者生活品質。對於視覺發展限制大的小朋友,還是要依照作息流程,排定時間表照光的視覺刺激(可照多種顏色,但注意燈光瓦數勿過大),可協助建立作息及減少自我刺激,當然以服務目標而言,還包括預防視覺功能更退化。


 


 


小朋友眼球動作很不靈巧


視力不佳到在一般環境幾乎無法辨認物品的小朋友,眼球動作也無法發展良好。也許眼球肌肉本來並無問題,但因為對視覺刺激物有察覺及辨識困難,很難會有興趣進行注視或追視,以致於眼球動作不佳。對於這類小朋友,眼球動作的訓練可配合小朋友自己的可視能力:只有光源覺的就用光;只看得到鮮亮大物的就用鮮亮大物,不需要挑戰小朋友的視力,但需要在活動中訓練注視、追視、目光轉移…等等動作。有的腦性麻痺小朋友,因為過高的肌肉張力也影響到動眼肌肉,也許可視度尚可,但有斜視的問題。這些小朋友也需要多練習眼球向左右/ 上下/順逆時針旋轉,以靈活這些動眼肌肉。(可用糖果餅乾或其他增強物,要給予之前,先進行眼球動作再獲得)。


 


眼球動作是因應我們要注意物品細節,或是看動態的物品,而發展出來的動作功能。有些在幼托園所就讀的小朋友,沒有其他障礙,卻有肌肉張力過低的感覺統合問題。這個肌肉張力的問題常影響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包括:中班了還無法原地跳躍、操作筆或剪刀非常笨拙…等等,而其實他也可能影響眼球動作肌肉。這會造成小朋友注視時間短、追視速度慢或追視幅度小、目光轉移慢或幅度小,因此在學習時,品質很難和眼球動作運作良好的同學一樣好,更甚而,小朋友注意力較難持續,學習功能備受影響而學習成效不佳。對於這些小朋友,感覺統合的療育會是主要的療育方式。


 


 


結語


小朋友可能有不同原因、不同類型以及不同障礙程度的視覺發展問題,需要家長及療育人員持續注意及訓練。小朋友的所有感官知覺動作系統持續在發展,因此可改進的空間會需要療育人員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協助找到訓練方式及持續指導,使小朋友在視覺功能上有所發展,能協助小朋友和環境互動與學習的管道更順暢,而有更好的功能達成與潛力的發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